2014-01-16 08:32:04 来源: 时代周报(广州)
时代周报1月16日报道 “对于翼虎本次的召回工作,我们目前了解到的都是厂家召回公告上的内容,有关本次召回背后的事我们这边都不是很清楚的。”长安福特南区公关负责人何苗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同样,即便手里攥着一纸召回公告的广大翼虎车主们,在等候召回真正来临之际,心里也是一片忐忑。
“除了担心等待召回中的这两个月我们的行车安全该如何保证之外,更换的转向节质量又该如何判别?”一位广东的车主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尽管有媒体报道,已经有河南的车主在1月上旬更换了新一批的转向节,但从其更换后的反应来看,对于更换之后的转向节是否能确保今后再无问题发生,均显得一脸迷茫。
根据长安福特发布的召回公告,翼虎断轴的原因主要是前转向节(俗称“羊角”)的原材料标准不符合福特全球采购的标准而导致。这也不禁让人在质疑长安福特在其供应链管理上存在漏洞之余,也对现在国内零部件产业的现状陷入新一轮的思考。
急推上市惹的祸?
数据显示,长安福特2013年共售出95891辆翼虎SUV,虽然2013年12月的销量相比11月有所下滑,但这也无碍于翼虎在上市短短的一年间,就已挤进国内SUV销售前十强榜单中。
翼虎SUV的引入无疑对于长安福特的业绩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但这同时也让人心生疑虑:备受“断轴门”困扰的翼虎,会否亦是福特自2011年以后实施“激进”战略后的首个“牺牲品”?
“我个人觉得还是长安福特那边出问题了,(翼虎)为了急着上市,试验认证并没有做充分。此外,可能供应商提供配件也急了些。”在外资零部件企业有着多年管理工作经验,同为福特供应商之一的资深业内人士沈侯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从“翼虎SUV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备案到正式投放市场,仅仅才用了半年多的时间。
2011年9月20日,重庆市发改委网站发布消息,关于重庆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C520乘用车及冲压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正式在发改委备案。报告中显示,项目生产规模为C520乘用车5万辆,项目的建设期为29个月。
2012年5月,重庆市发改委发布消息称,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的首款SUV项目(C520)、CD391乘用车项目分别获国家发改委备案。两大新车型上市后,该公司将新增13万辆产能。而当中C520项目指的就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境内投放生产的首款SUV车型—翼虎。
同年11月22日,翼虎SUV在广州车展上宣布以19.98万元起的价格开始预售,市场反应非常热烈。为此,长安福特亦明显抓紧了项目的建设速度,在两个月后,即2013年1月22日,翼虎SUV正式上市开售。
原定年产量为5万辆的长安福特显然低估了中国消费者对SUV的热情。根据搜狐汽车产销数据库显示,在翼虎上市后的两个月内,销量从2月份的1100辆一下暴涨到3月份的9600辆。供不应求的局面也造就了翼虎此后一直被诟病的“饥饿营销”现象。直到现在,全国仍有车主反映订车了要到两个月后才有现车。
“翼虎主要是上市太急了,汽车3万多个零件,太急肯定有零件会出问题的。”沈侯对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由于翼虎是急着赶上市的,所以很多零部件均有待详细验证,“去年我们试生产的金属件全给翼虎装车了,当然不是核心部件,但也挺重要的。”
此外,一位在民营车企从事车辆验证工作多年的技师对时代周报记者亦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可能是(翼虎)在上市前并没有根据中国的路况进行过详细的试验,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吧。”
供应商问题频现
诚然,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尤其是在中国SUV市场热度不退的情况下,急于促成一款全球车型在中国市场上市的意图对长安福特来说并没有任何不妥,但在翼虎“断轴门”频频发生之后,其在供应体系上所暴露出来的漏洞与管理机制或许能为同行敲响警钟。
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普遍采用“来图加工”的模式,即汽车厂商将产品数据和图样提供给供应商,后者按照图样进行生产制造。尤其是对于翼虎这样一款全球车型来说,在图纸一样的情况下,唯一的区别应该就在用料上。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出现质量问题的转向节是采用强度不够的球墨铸铁所造成。而据目前仍在极力维权的深圳车主凌云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本次长安福特在翼虎身上采用的前转向节,是由南方天合底盘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天合”)生产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南方天合是中国长安(微博)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员单位,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CSGC)和美国天合汽车集团公司(TRW)的合资企业,其前身是重庆红宇精密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从事研发、制造销售汽车底盘系统、制动系统、动力转向器及相关产品。而美国天合汽车集团(TRW)则是国际知名的专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全球500强企业,在汽车底盘系统和安全系统的研发和制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当记者就此事向长安福特方面求证时,相关负责人亦表示不是很清楚具体的供应商。而截至发稿前,南方天合市场部相关负责人的电话亦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实际上,原材料的缺陷一直是引发召回事件的主因之一。
早在2006年,当时的长安福特马自达就因为福克斯因供应商的燃油泵质量出现问题,不得不大规模召回2005年6月17日至2006年7月30日(含)之间生产的三厢福克斯,总数高达52838辆。在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告中称:“所涉及的福克斯由于燃油泵电线的绝缘材料生产工艺不稳定,造成召回期内的燃油泵电线的绝缘材料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即便是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翼虎,2012年也因零部件供应商的问题发生过数次的召回。其中一次便是因为零部件供应商邦迪汽车(TI Automotive)提供的油管存在缺陷,导致翼虎有漏油失火的隐患而被迫被召回。虽然当时长安福特方面表示未来在翼虎国产的车型上仍会采用此家的油管,但据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亦有一部分翼虎车主表示自己的车存在着半轴油封漏油的现象。
无独有偶,去年12月30日,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召回8638辆福特新世代全顺汽车,原因是由于雨刮电机零配件供应商制造工艺过程存在偏差,导致极端条件下雨刮电机可能发生故障,雨刮器无法工作,存在安全隐患。
随着中国车市竞争的日益加剧,控制整车成本是合资车企和自主车企为获得更多利润的首选动作。在中国市场上,相关合资车企为谋求利润在车型上进行各种减配,甚至偷工减料的新闻亦非常常见。
而近年来,国内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持续上涨,在整车成本不断压缩的情况下,厂商势必会降成本压力转移到零部件供应商身上,从而导致了部分供应商的偷工减料。
有业内人士分析,以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整车厂商为了降低车价赢得市场,不断地挤压零部件供应商的空间,如果持续发展下去,汽车零部件的质量堪忧。
国内零部件企业之困
在2013年11月25日于江苏盐城举行的“2013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叶盛基曾表示,目前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多数没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市场大多为中、低端,高端很少;在汽车电子电控技术方面,尤其涉及动力系统、油耗、排放、安全等电控零部件方面的技术比较落后,部分领域存在空白;缺乏上游基础产业(如关键原材料、元器件及工艺装备等)的有力支持,这些导致中国品牌零部件缺乏市场竞争力。
“国内与国外的零部件供应商在质量控制上的差距还是挺大的,随便找个冲压件或者焊接件,民企和外企做的在细节上有很大差距。”沈侯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由于现在原料都差不多了,主要是工艺和加工设备吧,再一个就是流水线上技能工人的操作。“以前认识一个民营老板,他是给某国内大型汽车厂传动轴供应铸件的,他厂送过去的100个产品,初步合格的只有三四十个,在外企的话这种供应商会直接淘汰掉的。”
据沈侯透露,一般来说,外资零部件企业的认证体系比较完善,他会去追踪到采购件或原料的二级、三级甚至是四级供应商,而民企的话可能简单些。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罗明刚在201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长安福特车型的国产化率基本都在90%左右,而且在车型开发的阶段就要供应商介入,而且该部分供应商都必须要以合资工厂的形式在华建厂,同时据其当时表示,长安福特的中国本土供应商已经占到了40%左右,而且他们已经进入福特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然而有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虽然有企业常号称自己的国产化率高达95%,但其实80%以上的部件都是所在国零部件厂跟着整车到国内做配套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根本不算国产。纯国内的供应商很少,像一些车辆的镀铬条,简单的内饰配件等才是国内企业提供的。
“协同研发”、“自主创新”,这一切对于大多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来说还显得遥不可及,尤其是在中国相当部分的关键原材料、原器件以及高端装备仍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下。
明华有道咨询总监封士明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外零部件企业的区别仍是巨大的,“比方说在基础外围件领域,优秀的国内零部件厂完全能满足国际整车厂的一般性要求,如万向的转向节,中信戴卡的轮,信义玻璃等;基础产品如导航、倒车雷达做得不比国际大厂差,如航盛电子、东方久乐。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产品比以前大有提高,但与国际零部件巨头差距较大,如车身控制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涡轮增压器等。在核心技术领域有很大差距: 如发动机先进技术、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技术”。
在2013年《美国汽车新闻》评选的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中,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再次登榜,且排名从2012年度的97名攀升至92名,成为唯一一家跻身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的中国企业。然而,这个成绩对于中国整个汽车零部件产业而言并不值得骄傲。相反,它恰好间接折射了时下中国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异常艰难。